期刊简介

  1978年创刊,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中华医学会主办。本刊是综合性临床医学期刊,其主要读者对象为临床中、高级内、外、妇、儿、五官科医务人员。从创刊至今始终坚持以继续医学教育、岗位进修培训为办刊宗旨。现开设的主要栏目:专题辅导、专家论坛、临床论著、进展概述、综述与讲座、教学查房、临床病例讨论、病例报告、探讨与评价、药物与临床、影像与临床、新技术介绍、教训纵横等。其中专题辅导、教学查房等栏目深受读者欢迎。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出版部门: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673-4904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1-5455/R

邮发代号: 42-141

出版周期 旬刊

创刊时间 1978

出版地区 湖南

出版地区 湖南

订购价格 336.00

杂志荣誉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首页>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 杂志名称: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1673-4904
  • 国内刊号:11-5455/R
  • 出版周期:旬刊
期刊荣誉: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期刊收录:上海图书馆馆藏, 万方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维普收录(中)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11年第27期文章
  • 近端胃癌胃大部切除术后消化道重建术式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近端胃癌胃大部切除术后消化道重建方式。方法选择2007年1月至2010年3月近端胃癌患者106例,均进行近端胃癌根治术,按机械抽样法随机分为空肠间置组(57例)和直接吻合组(49例)。比较两组术后的烧心症状、反流性食管炎、吻合口瘘、吻合口狭窄、血红蛋白增加值及体重增加值。结果空肠间置组反流性食管炎Ⅱ级及烧心症状各级例数均明显少于直接吻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吻合口瘘和吻合口狭......

    作者:罗顺仔 刊期: 2011- 27

  • 血液稀释联合氨甲环酸在神经外科手术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AHH)联合氨甲环酸(TA)在神经外科手术中使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将40例择期行神经外科手术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两组全身麻醉后均输入6%羟乙基淀粉(130/0.4)20ml/kg做AHH,试验组将TA静脉注入负荷量10mg/kg,以lmg/(kg·h)持续静脉输注直至手术结束;对照组仅做AHH。测定两组AHH前(T0)、AHH完成即......

    作者:骆喜宝;刘志贵;梁萌;林高翔;翟庶文 刊期: 2011- 27

  • 新生儿溶血病D-二聚体变化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新生儿溶血病D-二聚体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新生儿溶血病患儿60例,按照胆红素水平分为非重度组(34例)和重度组(26例)。同期出生的40例正常足月儿为对照组。检测各组D-二聚体及纤维蛋白原(FIB)水平的变化。结果重度组、非重度组D-二聚体水平[分别为(9.29±11.34)、(0.84±0.77)mg/L]明显高于对照组[(0.45±0.06)mg/L](P<0.01或<0.05......

    作者:才海燕;杨宇艳;高彩云;闫爱霞;王淑中;王敏 刊期: 2011- 27

  • 雷贝拉唑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消化性溃疡58例临床研究

    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消化性溃疡及胃癌密切相关,彻底根除Hp成为治疗上述疾病及防止复发的重要措施。我院采用雷贝拉唑、克拉霉素、替硝唑短程三联疗法治疗Hp阳性的消化性溃疡患者58例,取得了较为满意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斌 刊期: 2011- 27

  • 闭合性十二指肠损伤15例临床诊治分析

    闭合性十二指肠损伤占腹腔内脏器损伤的3%~5%[1],往往合并腹腔内其他脏器损伤,处理较困难。现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年12月至2011年4月收治的闭合性十二指肠损伤1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现报道如下。一、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15例闭合性十二指肠损伤患者,男9例,女6例,年龄17~69(45±3)岁。其中车祸伤11例,坠落伤2例,挤压伤2例。伤后就诊时间1h至7d。十二指肠多段伤3例;单处伤水平......

    作者:侯荣山 刊期: 2011- 27

  •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定植与医院感染的相关性以及预防方法

    健康人有100~200种细菌定植在口腔,目前为止已有700多种细菌被鉴定为人体的正常菌群。正常菌群寄生在人体内、不致病并和人体呈共生关系,但是对围手术期的患者会产生严重的后果,尤其是耐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微生物的定植,是引起医院获得性感染的重要因素。目前医院获得性感染的患病率与病死率越来越高,这不仅增加了经济负担,也加重了医疗负担。2003年,因医院获得性感染死亡的患者达到了10万人,这个数字远远......

    作者:王彦喆;孙景旭;王镇山;徐艳 刊期: 2011- 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