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1978年创刊,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中华医学会主办。本刊是综合性临床医学期刊,其主要读者对象为临床中、高级内、外、妇、儿、五官科医务人员。从创刊至今始终坚持以继续医学教育、岗位进修培训为办刊宗旨。现开设的主要栏目:专题辅导、专家论坛、临床论著、进展概述、综述与讲座、教学查房、临床病例讨论、病例报告、探讨与评价、药物与临床、影像与临床、新技术介绍、教训纵横等。其中专题辅导、教学查房等栏目深受读者欢迎。
往期目录
-
2000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2019
首页>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 杂志名称: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1673-4904
- 国内刊号:11-5455/R
- 出版周期:旬刊
期刊荣誉: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期刊收录:上海图书馆馆藏, 万方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维普收录(中)
8例等密度硬膜下血肿CT诊断及临床分析
何雄兵
关键词:等密度硬膜下血肿, 诊断, 中线结构, 占位效应, 增强扫描, 造影剂, 移位, 显示, 腔隙性脑梗塞, 患者, 侧裂池, 病人, 记忆力减退, 材料和方法, 硬膜下腔, 血红蛋白, 脑室形态, 髓质, 平扫, 平均年龄
摘要:等密度硬膜下血肿占硬膜下血肿的17%~25%,诊断较难,双侧等密度硬膜下血肿,诊断更难,结合我科近年经手术或临床证实本病的8例CT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就其表现及机制探讨如下。1 材料和方法本组8例病人,男性6例,女性2例,年龄52~80岁,平均年龄66岁。临床表现有头痛、记忆力减退、神志欠清晰、反应迟钝、肢体乏力及偏瘫等症状。本组病人均无明显颅脑外伤病史。 8例病人均进行CT扫描,仰卧位,以听眦线为基线,向头侧扫描9~10层,层厚距10 mm,其中2例行增强扫描。2 CT表现 (1)血肿形态、密度及部位:8例患者均表现为颅骨内板下方新月形式半月形等密度灶,与皮质分界不清,病灶单侧6例,双侧2例。波及额、颞、枕、顶3例,额、颞、顶3例,双侧额、顶2例。血肿大小不等;(2)占位效应:本组病例均有不同程度的中线结构移位,其中双侧血肿移位较轻。同侧外侧裂池消失,皮髓质界面内移,脑室受压变形或消失;(3)增强后:2例患者注射造影剂后,血肿边缘出现点或线状强化,显示出血肿轮廓;(4)伴随疾病:3例术前及5例术后均证实存在脑萎缩。3例并发基底节区腔隙性脑梗塞。骨窗均未见骨折征。3 讨论 血肿为等密度的成因:考虑主要有如下两点:(1)硬脑膜发病伴有蛛网膜破裂,脑脊液进入硬膜下腔致CT值与皮质层相近;(2)反复缓慢少量出血的同时红细胞内血红蛋白逐渐崩解。 CT特征:等密度硬膜下血肿的CT诊断,平扫主要依赖于硬膜下血肿的占位效应,而不是血肿本身。这主要包括:(1)中线结构移位;(2)病侧外侧裂池消失;(3)皮髓质界面内移;(4)侧脑室形态改变。当双侧硬膜下血肿平扫不易区分时,可行CT增强扫描,注入造影剂后显示血肿边缘脑表面小血管强化,从而显示血肿轮廓,有助于诊断,本组两例患者均因增强得到明确诊断。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