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1978年创刊,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中华医学会主办。本刊是综合性临床医学期刊,其主要读者对象为临床中、高级内、外、妇、儿、五官科医务人员。从创刊至今始终坚持以继续医学教育、岗位进修培训为办刊宗旨。现开设的主要栏目:专题辅导、专家论坛、临床论著、进展概述、综述与讲座、教学查房、临床病例讨论、病例报告、探讨与评价、药物与临床、影像与临床、新技术介绍、教训纵横等。其中专题辅导、教学查房等栏目深受读者欢迎。
往期目录
-
2000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2019
首页>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 杂志名称: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1673-4904
- 国内刊号:11-5455/R
- 出版周期:旬刊
期刊荣誉: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期刊收录:上海图书馆馆藏, 万方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维普收录(中)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骨髓活检切片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研究近展
浦杰
关键词:骨髓增生异常综合, 骨髓活检, 骨髓切片, 免疫组织化学, 免疫酶标染色, 造血前体细胞, 免疫酶标技术, 免疫标记, 显色, 免疫组化检测, 表面标记, 包埋, 诊断, 原位荧光杂交, 细胞簇, 免疫组化标记, 淋巴, 鉴别, 患者, 单抗
摘要:骨髓活检切片内免疫组织化学及免疫组织形态学的检测是近年来MDS诊断工作中的一项重要操作技术。使用一组系列特异性或选择性单抗区分出MDS的一些免疫表现型,就可作为对FAB标准分型的补充[1,2],并可从更深层次去寻找早期造血前体细胞病态造血的特点。 目前,骨髓切片内常用的髓性和淋巴性免疫组化标记分析法,对MDS的诊断与鉴别十分重要。例如,使用一组单抗已能检出MDS的一些免疫表现型[1,3]。其中,以髓源性(CD13、CD14、CD15、CD33和CD34)标记物为常用,而真正的原淋巴细胞性(TdT+,CD+19,CD+10)以及双表型模式也已有记载。某些MDS,尤其RAEB等高危患者,病程中可显示干细胞—髓系细胞分化的早期膜表面标记—CD34阳性反应,带有此种CD34表面标记的高危MDS患者易向AML转化[4]。切片免疫酶标技术也有助于病态多形性巨核细胞,尤其是微巨核的识别。此外,MDS患者切片内小梁旁区处于同一发育阶段的幼红细胞簇与淋巴细胞簇的鉴别在常染色上往往有一定困难,这时,使用抗人血红蛋白或抗血型糖蛋白(AGP)A抗体,就可准确鉴别开来[5]。由此可见,切片内的免疫标记显色将显著提高MDS诊断的精确性。 就现阶段而言,优良的骨髓切片免疫组化检测,必须在特殊处理过的塑料包埋标本上进行。而此项技术在国内、外许多实验室中尚无法普及。随着真空—冷包埋、简易冷丙酮固定之GMA包埋、微波热处理技术以及甲基丙稀酸酯(MMA)包埋技术的推广[5,6],外加切片免疫酶标显色再结合其他组织学技术的联合,就能更进一步提高MDS潜在阳性标记物的识别。目前常用的联合技术包括[2]: (1)切片免疫酶标显色与氯醋酸酯酶(Leder染色)或萘酚—酯酸酯酶等组化技术的联合。 (2)使用两种不同偶氮染料,经由APAAP免疫酶标方法,测试两种不同单抗的连续双标记免疫标记检测。 (3)切片免疫酶标染色与免疫形态学测量的联合。 (4)免疫显色与原位荧光杂交(FISH)的联合,此种检测能为察觉先前免疫标记间期细胞中的细胞遗传学异常。
友情链接